濕疹症狀與治療:5 大常見皮疹類型辨識與居家處置全攻略
Estimated reading time: 8 分鐘
關鍵要點
- 濕疹五大類型的臨床特徵與鑑別診斷
- 急性期與慢性期皮膚病變的差異化處置原則
- 居家護理三步驟:清潔・保濕・藥物黃金組合
- 兒童特異性皮膚炎的進階照護技巧
- 避免復發的環境控制與飲食管理策略
五大濕疹類型
根據國際皮膚科醫學會最新分類指南,濕疹主要可分為:
- 急性滲出型 – 伴隨組織液分泌與明顯水泡
- 慢性苔蘚化型 – 皮膚增厚伴隨嚴重搔癢
- 錢幣狀濕疹 – 特徵性圓形病灶與鱗屑
居家護理措施三步驟
「適當的居家措施可減少60%急性發作機率」-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建議:
- 使用低刺激性清潔劑,水溫控制在32-35°C
- 沐浴後3分鐘內完成保濕程序
- 類固醇藥膏遵循指尖單位用量原則
兒童特異性皮膚炎照護
針對12歲以下患者需特別注意:
- 夜間穿戴純棉防抓手套預防睡眠中抓傷
- 定期修剪指甲至0.5mm安全長度
- 選用無香料、無防腐劑的專用潤膚劑
復發預防策略
環境控制要點:
- 維持室內濕度50-60%
- 每周以>55°C熱水清洗寢具
- 避免穿著羊毛材質貼身衣物
常見問題解答
Q: 濕疹會傳染嗎?
A: 濕疹屬於非傳染性免疫反應,但抓破皮可能引發細菌感染
Q: 類固醇藥膏是否安全?
A: 正確使用下安全無虞,需遵循醫生指示的劑量與使用周期